close




猶記去年夏天員旅辦在澎湖,那時候曬了一身黑,到現在還沒漂白回來

今年決定不往離島跑了,乖乖待在島內享受山林的芬多精

5/29凌晨5:30甦醒,僅睡眠三個小時的摩卡沒有再貪戀床被,趕緊起床梳洗

準備好三天旅遊的行囊後等著達令一同出發到公司集合處

比預定的時間還早到,拎著豐盛早餐到遊覽車上啃食

7:20全員到齊,咱們出發了

 



預計3、4個小時的車程抵達今天的目的地達娜伊谷,中途停靠泰安休息站讓大家紓解久坐的筋骨

午時已進入嘉義縣阿里山鄉內,蜿蜒的山路讓沒事先吃暈車藥的摩卡開始擔心

也許是司機先生技術好,這三天的山路倒是讓摩卡坐得穩睡得好

一行人在山美社區先解決民生問題,品嚐原住民鄒族風味餐

其實內容不外乎就是烤山豬肉、竹筒飯、山菜、筍湯....只是比較特殊的是這裡的料理很清淡

跟摩卡在烏來老街上吃到的原住民料理相比的話,摩卡以為原住民料理算是重口味的

平常吃的鹹到不行的山豬肉這裡卻不會,還是說鄒族人的口味較清淡ㄋ

 

 

達娜伊谷是鄒語『忘卻憂傷的谷』,它是條溪流,屬於曾文溪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

也是鄒族人的聖地,鄒族人為維護這塊世外桃源,訂定自治公約封谷保溪

成立保育小組、巡邏隊,全力保護這片自然生態園地

 

 

這一個一個可愛的小木屋是可以住人滴,只是沒看過裡頭設備的摩卡不免懷疑它的舒適度

而且摩卡最在意的是小木屋裡沒有任何衛浴設備,想上個洗手間、洗澡都要到一旁的衛浴間

那半夜要跑廁所不就要摸黑了.......怕怕

 

 

園區內劃分出3個賞魚區,魚群中可以看到達娜伊谷溪盛產的『鯝魚』,就是俗稱的『苦花』

鄒語唸作『yosku aulu』,意指『真正的魚』,是鄒族人的最愛

 

 

第三賞魚區大石多、溪水少,看得到的魚群自然不多

第二賞魚區要爬下大階梯、走過石塊才能到達

 

 

第二賞魚區像一處大水窪般,可是完整看到3種魚類:鯝魚、台灣石鑌(石斑)、台灣馬口魚(一枝花)

 

 

達令說古:台灣馬口魚因為身上有條黑色條紋,又俗稱『一枝花』

俗語說,一個池子內有10隻馬口魚,你卻可以釣到11隻,為什麼?

因為釣起的10隻中有一隻不小心脫落掉進池子裡,你再釣還是會把它釣起來

所以它又有俗名為『憨魚仔』

 

 

第一賞魚區有座竹橋跟竹亭,白沙、藍水、綠葉....所有色彩全部到齊

在這裡可以消耗不少記憶體

 

 

來這山區內摩卡上了一堂課,這座可透光的隧道又稱為『明隧道』,正名是『蔽體』

它的作用同一般隧道,可供人或車通行,阻擋落石崩塌的作用

它是以ㄈ字型的方式建築在懸崖旁的山路上,有一邊是可以看得到外頭的

 

 

停留2個半小時的達娜伊谷園區,當摩卡走完一圈來到領隊說的集合點

從遠處就飄來陣陣烤肉香

 

 

鄒族人的香腸跟竹筒飯很合摩卡的胃口,不油不柴的烤香腸還帶點酒香

沒有什麼食材的竹筒飯以為嚐來無滋無味,其實米粒很Q,越嚼越好吃

 

 

在炙陽下行走將近2個鐘頭,早就汗流浹背的摩卡看到可以解渴的飲料自然不能錯過

跟濃眉大眼的鄒族美眉點了杯少糖的愛玉冰

 

 

滿滿的超實在的愛玉塊跟一般水水的就是不一樣,和達令共分一杯喝得好飽足又透心涼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cha 的頭像
    mocha

    Mocha's Life M氏嚴選

    moc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